<th id="u8ly0"></th>
    1. <tr id="u8ly0"></tr>

        <th id="u8ly0"><option id="u8ly0"></option></th>
        <th id="u8ly0"></th>

        義烏網

         找回密碼
         注冊
        義烏網 首頁 新聞熱點 網絡新聞 查看內容

        75歲退休老師微信步數為0,朋友及時報警

        2023-3-7 15:31| 查看: 3114

        摘要: 退休老師老李住在臺州溫嶺太平街道新街,2月28日,他的老年大學同學發現老李沒來上課,打電話也不接,就連每天微信運動步數也顯示0。傍晚,幾個老朋友趕到老李家,敲門沒人應,他們報警了,“我們一天都沒見到他了。 ...

        退休老師老李住在臺州溫嶺太平街道新街,2月28日,他的老年大學同學發現老李沒來上課,打電話也不接,就連每天微信運動步數也顯示0。

        傍晚,幾個老朋友趕到老李家,敲門沒人應,他們報警了,“我們一天都沒見到他了!

        太平派出所民警蔣陽慶立即帶領輔警上門。老李家住在三樓,門關著,門上插著的報紙也沒動過,人可能就在家里。

        民警聯系市應急救援大隊,救援人員趕到,拿了梯子,爬墻爬了進去。

        進屋后,老李躺在床上,說不出話了,身體一邊不能動了,床上還有嘔吐物。

        120急救車趕到,醫務人員初步判定老人為突發中風,大家又一起把老李抬上救護車,送到醫院搶救。

        老李今年75歲,以前是體育老師,老伴去江蘇帶外孫女了,這段時間,老李一個人在家。退休后,老李去上老年大學,認識了不少同學,大家平時除了一起上課,也經常一起打球、走路等。

        事發前一天,大家還一起打球,傍晚各自回家。晚上,老李在家喝了點酒就睡了。事發當天,同學俞老伯一直見老李沒來上課,也不見他出來活動,就喊了幾個朋友一起上門。

        隨后,民警聯系到老李家人,家人趕回來照顧。老李被送到醫院搶救,目前還處于昏迷中。

        “這朋友可以處”

        現在,子女不在身邊的情況還是很普遍。去年10月26日,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發布調查數據:我國空巢老年人占比目前已超過一半,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,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70%。

        像這次,反映出“互助養老”,老老照護、結伴養老、低齡老人幫助高齡老人等這種自治養老是目前養老模式的很好補充。

        此事在網上引來熱議,網友對老李朋友點贊,覺得“這朋友可以處”。

        也有網友表示,自己平常也會關心家人的步數。

        還有網友稱:“沒想到運動步數還有這種用處!

        新聞多知道一點:70歲以上老人每天走多少路合適?

        微信運動上有個功能,就是運動排行榜,有的人為了霸榜,一天要走上幾萬步。

        走路走得太多,超負荷運動,身體也會出現不適,雙腿出現酸脹發麻的情況,說明已經是超負荷運動了。

        一般,大家平時每天走路大約一兩萬步就可以了。

        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合適呢?

        《美國醫學會雜志—內科學》上有篇研究論文,通過對1.8萬個70歲以后老人進行實驗,每天測量步數和健康狀態,來探求走路和死亡率的關系。

        結果顯示,70歲以上的老人,每天養成步行鍛煉的習慣,身體的健康指標都有一定的提升,尤其是腦神經細胞和下肢肌肉細胞,活性提升最為明顯,例如一些因為神經系統和骨骼系統所衍生出的疾病,例如骨質疏松,老年癡呆等,風險性都有一定的降低。

        另外,通過走路和全因死亡率的數據模型對照分析,在合適的運動范圍內,老年人每天行走增加1000步,死亡率甚至能夠降低15%左右。這個增加的勢頭,會在7500步左右達到頂峰,然后健康的受益開始下降。

        也就是說,70歲以上的老人,每天行走大約7500步左右,既能保證運動健身的效果,同時又能避免強度過高的膝蓋和骨骼磨損問題。

        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本身骨骼存在疾病,或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朋友,具體的運動量仍然要根據自身的病情和身體情況來決定,請不要盲從。

        義烏網

        GMT+8, 2023-4-21 06:47

  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