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乎每天晚上,夜巡的物業保安都要將“溫馨提醒”單放在小區內一輛輛亂停車子的擋風玻璃上,但收效甚微,有的車子在接到提醒后,第二天、第三天依舊將車子亂停亂放。 東洲花園是封閉小區,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初期,就對小區車位需求進行了入戶調查,改造工程完成后,小區環境煥然一新,尤其居民十分關心的“沒地兒停車”問題也從根本上實現了“突破”。然而,盡管通道寬了、車位多了,但停車不入位、停車擠占通道或消防通道、損壞綠化帶等亂停車現象卻屢見不鮮。尤其到了夜晚,一些車子就近就地隨意停放在樓下的空地上,阻擋了居民正常出行,甚至妨礙了應急車輛的通行,小區也給人一種“既亂又差”的感覺。 為了規范小區停車,包括社區在內的物業公司、業主委員會想方設法,盡最大努力增加停車泊位、設置規范停車標牌提示、加強停車入位宣傳、不間斷進行文明勸導、給亂停車“送”上“溫馨提醒”單等等。但事與愿違,少數車主往往圖一己之便行亂停車之舉,面對勸導、提醒、提示無動于衷,我行我素。 更值得關注的是,不僅在東洲花園小區,類似熱情勸導、溫馨提醒“治不了”亂停車行為的現象在眾多小區甚至城市街頭較為普遍的存在,更有“亂停者”面對溫馨的“勸導與提醒”不屑一顧:你能把我怎么樣? 毋庸置疑,對小區亂停車、車亂停的治理,無論社區或是物業還是業主委員會,都一直處于“看到管不了更管不好”的尷尬局面,對于這類行為,他們沒有現場的執法權,也一時拿不出足以讓“亂停者”立即改正的“硬措施”。另一方面,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,小區路面不屬于道路范圍,交警也無權進小區開罰單。 溫馨提醒,“治不了”小區亂停車,但亂停車、車亂停卻時刻損害著小區的環境、居民的利益、城市的形象。破解這個難題,需要為民的情懷,需要敢于突破的擔當,不妨由社區牽頭,聯合執法部門,先廣泛發動再聯合執法,在治理過程中,也不妨探索亂停錄入交通違章信息處理系統、行政執法入駐小區、交警進駐小區等“下沉式”執法模式,對于少數不自覺的車主,不妨先拍照溫馨提醒挪移,一旦他們還不改正,繼續亂停車,就應該拿出實招硬招,果斷采取措施,“該扣分的扣分,該扣車的扣車!绷硪环矫,也要發動廣大居民積極參與,通過宣傳教育,營造人人規范停車的濃厚氛圍,多方共同發力,探索解決小區亂停車、車亂停的“頑疾”,打造文明安全、祥和溫馨的小區港灣。 |
GMT+8, 2023-4-21 14: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