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在浙大一院肝膽胰外科白雪莉教授團隊支持指導下,市中心醫院成功完成該院首例3D腹腔鏡下肝癌切除術,標志著醫院微創腹腔鏡手術正式步入3D時代,肝癌的綜合治療能力更上一層樓。 今年1月底,55歲的市民袁大哥出現右上腹部隱痛,由于疼痛并不劇烈,也并未出現其他不適,起初他并沒有特別在意。事實上,袁大哥兩年多前就發現有“丙肝后肝硬化”,一直定期在肝病門診就診,在最近一次的就診中,醫生建議其進行肝臟影像檢查,進一步明確腹痛原因。經過檢查,并在感染科、肝膽胰外科進一步會診下,袁大哥被確診為原發性肝癌,醫生建議其手術切除,避免腫瘤短期進展迅速危及生命。 基于前期大量復雜腔鏡微創手術經驗的積累,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,經肝膽胰外科團隊多次討論以及浙大一院白雪莉教授團隊指導,手術團隊最終決定借用立體影像效果的3D腹腔鏡來實施手術,力求將手術做得更精準、更安全,耗時更短。 手術當天,在手術麻醉團隊的配合下,白雪莉教授團隊領銜市中心醫院肝膽胰外科團隊,在3D腹腔鏡下為袁大哥實施肝癌(肝Ⅳ段)切除+膽囊切除術。在高清3D腹腔鏡下,腹腔各臟器立體分居,其中的神經、微小血管都顯示得一清二楚,手術歷時1個多小時順利完成,術后袁大哥恢復良好。 術后,袁大哥及其家屬有些好奇:為什么手術可以如此快速完成?傷口還這么?原來,近年來,手術微創化一直是整個外科領域的主旋律,在肝膽胰外科,腹腔鏡手術微創化治療已經成為主要手段。傳統的腹腔鏡手術已經可以勝任絕大部分的普通外科術式,但傳統的2D腹腔鏡是二維圖像,在解剖空間的定位和手術視野的縱深識別方面有所欠缺。 而此次手術利用了3D高清腹腔鏡技術改善腹腔鏡醫生對深度的感知,能夠呈現清晰的三維立體手術視野,空間、方向、角度等更直觀展現。戴上特制3D鏡片的手術醫生,能夠“身臨其境”地觀察到精細的解剖結構,使醫生在使用器械抓握、分離血管時,神經組織間隙之間的立體感更強、解剖位置更明確,提高了手術解剖、切割、吻合、止血的精確度,進而縮短手術時間,大大提高手術的精準度和成功率,且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可能,安全性也大大提高。 |
GMT+8, 2023-4-24 02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