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h id="u8ly0"></th>
    1. <tr id="u8ly0"></tr>

        <th id="u8ly0"><option id="u8ly0"></option></th>
        <th id="u8ly0"></th>

        義烏網

         找回密碼
         注冊
        義烏網 首頁 健康生活 查看內容

        人性中的卑劣基因會遺傳嗎?“香港名媛案”的思考

        2023-3-27 09:46| 查看: 379

        摘要: 近期,轟動全網的“香港名媛碎尸案”引發了社會關注。2月21日,香港名媛蔡天鳳在接女兒的路上突然失蹤;24日警方在香港大浦龍尾村發現蔡天鳳尸首已遭肢解,場面慘不忍睹,作案手段令人發指。疑兇分別是蔡天鳳前夫鄺 ...

        近期,轟動全網的“香港名媛碎尸案”引發了社會關注。

        2月21日,香港名媛蔡天鳳在接女兒的路上突然失蹤;24日警方在香港大浦龍尾村發現蔡天鳳尸首已遭肢解,場面慘不忍睹,作案手段令人發指。疑兇分別是蔡天鳳前夫鄺某,及前夫父親、前夫母親、前夫兄長。

        據香港媒體報道,蔡天鳳父母在內地經商,家產過億,而其前夫家境一般,不學無術。兩人離婚后,蔡天鳳一直供養著前夫一家子,但沒想到善意換來的卻是報復,蔡天鳳最終因賣房糾紛慘遭殺害。

        ◎ 截圖自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。

        2月27日,案件提堂,蔡天鳳前夫父子三人被控謀殺。案件主腦是曾任職警長的前夫父親,任職期間因涉嫌強奸被停職調查后離開警隊,而蔡天鳳前夫曾卷入多起詐騙案被通緝,其前夫兄長則因欠債被銀行追繳,一家子可謂劣跡斑斑。

        01惡魔基因——XYY、MAOA

        俗話說:“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!

        毫無人性的鄺姓父子知法犯法,猶如人間魔鬼,這不禁讓人思考:人性的壞是否會“代代相傳”?真的有天生壞種嗎?

        最早提出“生來犯罪人”理論的,是被譽為“犯罪學”鼻祖的意大利人切薩雷·龍勃羅梭。

        19世紀70年代末,龍勃羅梭將去世戰士、平民、精神病人及罪犯的顱骨搜集在都靈監獄陰冷的解剖室里,經過多年研究,他推測犯罪行為代表著一種返祖性,即罪犯具有類似人猿的形態和構造,他們多具有坡度的前額、不對稱的面部……

        ◎ 圖:站酷海洛PLUS

        不過,龍勃羅梭的研究很快遭受批判,學術界認為他沒有用統計的方法來分析罪犯和常人的區別。

        到了20世紀初,《基因論》問世后,“犯罪基因”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探索。

        1965年,美國遺傳學雅各布什通過研究197名男性罪犯的性染色體,發現具有XYY染色體的人更具犯罪傾向,這類人往往身材高大、智力較低,且易產生精神疾病和反社會傾向。從歐美一些國家的犯罪調查發現,具有XYY染色體的男性犯罪幾率比普通男性高10倍。

        然而,與龍勃羅梭的“生來犯罪人”理論一樣,“犯罪基因”一經提出也遭受指責,根據是多數罪犯并沒有XYY染色體,一些有XYY染色體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曾犯罪。

        ◎ 圖:站酷海洛PLUS

        那么,面對那些“代代相傳”的暴力行為,難道真的無法用生物學去解釋?

        20世紀90年代初,一個典型的犯罪家族引起了遺傳學家的興趣:一個家族中,有17名成員在30年內先后卷入犯罪,有的強奸自己的妹妹,有的縱火,有的淪為謀殺犯,還有的患露陰癖,常在公共場所制造事端……

        經大量研究,遺傳學家漢斯·布魯納找到了此家族犯罪的罪魁禍首——MAOA基因(單胺氧化酶A基因)的缺乏或低表達,這種基因變異易引起酗酒、敏感、沖動、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。

        布魯納的研究成果讓基因變量與人類攻擊行為產生了聯系,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反響,這似乎意味著“犯罪基因”或可為人類司法界找出潛在謀殺犯開辟一條新捷徑。

        02基因給犯罪上膛,環境扣下扳機

        若將鄺某一家人的犯罪行為歸結為基因惹的禍,相信難平眾怒!因為利用生物學的“科學發現”來證明暴力的合理性,具有嚴重局限性。

        1986年5月,來自全球各學科的不同專家在西班牙塞維舉行會議,他們指出:雖然在神經系統的各個水平上都有基因的作用,它們提供了發展的潛力,但它只是與生態和社會環境相聯系時才能實現出來。

        這可以理解為:所謂的“犯罪基因”能否被激活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此人的生存環境。加州大學精神病學的吉姆·法倫教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。

        ◎ 吉姆·法倫教授作客TED:探索殺手的成因。/ 網絡圖片

        吉姆·法倫對“犯罪基因”課題很有興趣,當他得知自己的祖輩有著大量謀殺犯時,特意去測了自己的基因,結果發現他存在MAOA基因缺陷。按理說,這種基因變異會誘導他產生暴力行為,但實際上,法倫從未犯罪,而且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教授。

        法倫認為,后天環境很重要,自己快樂的童年規避了他的犯罪傾向。而那些真正變成罪犯的人往往受多種因素影響,若一個人既擁有“犯罪基因”,又遭遇過不幸童年的人,成為罪犯的風險會更高。他將此總結為:基因為犯罪上膛,環境扣下扳機。

        03童年創傷是滋生犯罪的溫床

        中國有句老話:“三歲看大,七歲看老!边@種說法雖然不合理,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帶有“科學性”。

        縱觀歷史上著名的殺人案件,兇手的童年大多混雜著血與淚。大量研究證明,有童年創傷經歷的人更容易犯罪。

        ◎ 圖:站酷海洛PLUS

        在童年里,如果存在一個酗酒、暴力的父親、神經質的母親、放肆作惡的同學,以及出言不遜的班主任,那么這個人很有可能會慘遭毆打、欺辱、虐待,在日積月累中,仇恨的種子就此滋生。

        若在被毆打的過程中,他大腦的前額葉皮質、杏仁核、紋狀體的結構遭受損害,那么將會提升此人未來犯罪的可能性。

        因為這三個區域掌管著人的決策、情緒調節、疼痛認知、沖動控制、道德推理等功能,一旦受損,他們或極易發狂暴躁,或無法接受恐怖情緒,或難以認知他人痛苦,最終為犯罪埋下伏筆……

        遭受創傷后的孩子,還會將虐待等歸為自己的錯而不是施暴者,從而認可這種行為是正常的,進而對這個世界產生悲觀情緒。

        ◎ 圖:站酷海洛PLUS

        此外,除了軀體虐待,情感虐待與忽視也可能是犯罪的催化劑。

        很多時候,至親的人傷你最深,長期的語言暴力會對兒童的心理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。

        電視劇《隱秘的角落》中,朱朝陽母親對其施展極致PUA技巧,無論他做什么永遠都被否定,在這種情感模式下,朱朝陽隱藏自我去討好父母,并盡情扮演“好學生”角色,用習慣性撒謊隱藏自己內心積郁已久的惡意,最終跌入犯罪的深淵……

        而童年遭受忽視,往往比其他類型的童年創傷對犯罪的影響更嚴重,特別是在暴力犯罪方面,這些孩子或會伴有嚴重的認知缺陷及社交退縮,在解決問題上常伴有自控力差及破壞性行為。

        當然,面對高維且復雜的世界,后天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多樣的,扭曲畸形的生存環境也許會讓監獄多一個罪犯,但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、平等自由的社會,也會捕捉到復雜人性中的點點曙光,讓惡的基因沉默,讓世間少一些殺人犯……

        近期專題
        女性月經量太少,或許是這些原因 孩子愛涂鴉 白墻巧恢復 快樂聚餐時 切記飲酒要適量 醉酒窒息 患者命懸一線 為另一個生命送去希望 義烏商人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身體出現這幾個跡象,說明鹽吃太多了 與“星”同行 驅散孤獨  ——“世界孤獨癥日”特別報道
        近期焦點

        義烏網

        GMT+8, 2023-4-5 09:11

  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 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