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紛呈的冬奧會結束了,短短十幾天,冬奧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次次的震撼人心,更讓我們看到了運動員奮斗不息、拼搏不止的精神。 不少家長會拿冬奧會中的運動員做例子,鼓勵孩子學習谷愛凌、蘇翊鳴等運動員的奮勇拼搏精神,希望孩子努力學習,像他們一樣實現人生價值。運動員們金光閃閃的成長履歷,近日頻繁刷屏的背后,也引出了一部分父母的育兒焦慮。 對此,義烏市中心醫院精神科心理治療師崔囡囡表示,谷愛凌、蘇翊鳴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,這源于他們所受教育環境、教育資源的無法復制。但我們看到他們身上的“天賦”“完美”“優質資源”的同時,更應放大的是“自信樂觀”“自由熱愛”“堅毅勇敢”,還有“超強的逆商”等品質,這些才是我們在育兒中最值得借鑒與學習的。家長在培養孩子優秀品質的過程中,也應不斷反思、校正自身存在的不足,陪伴孩子一同重新成長——正所謂養育孩子也是一場自我療愈。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 最近“火”遍全網的,除了冬奧會上的運動健兒和呆萌的“冰墩墩”,還有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視頻《未來的冠軍》中亮相的滑雪“小將”貝貝,這個還不滿一周歲的小萌娃也被網友夸贊為現實版的“冰墩墩”。 鏡頭里,貝貝頭戴頭盔,護目鏡,手套,身穿滑雪服,小小的身板,站在滑雪板上,一點都不膽怯,滑雪有模有樣,即使摔倒了,也不哭不鬧,爬起來繼續滑行。 “我們覺得應該給孩子足夠的互動與陪伴!泵襟w采訪貝貝家長時,貝貝的母親范雪吟大方分享她的“育兒經”,讓同為人母的惠英(化名)深受啟發。 在望子成龍的心態驅使下,惠英曾給過孩子很多強制的“愛”。比如周末,她給兒子安排了一整天的課程,兒子稍顯不滿自己便會大發雷霆,甚至動用家庭暴力,“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與不滿!被萦⒄f,每當孩子厭煩的時候,她又是好言相勸,又是物質獎勵,把自己以為的“特殊的愛”強加在他身上。直到有一天,惠英發現,物質已不再有吸引力,而且兒子開始極力地避開我。 就這樣,培訓補習無情地拉開了惠英和孩子的距離!拔乙蚕氘敗饶浮,可事實上,我卻是個‘母老虎’,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我是不是太自私、太功利了?”惠英懊惱。 在心理咨詢師的建議下,惠英平日里上網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,懂得了很多,重新找到了愛的方向。她開始意識到,作為母親要讓孩子在興趣的促使下主動學習,而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身上,讓孩子在焦慮與緊張的氛圍下生活!拔乙淖,先從放下自己的不合理期待開始,尊重孩子的興趣!被萦⒄f。 “照書養娃”不可取 “你家孩子8個月的時候身高體重多少?”“什么時候會爬的?”“什么時候長的第一顆牙?”夏平(化名)在小區里遇到別的家長遛娃,都會湊上去問問。因為擔心自家娃的身體發育情況,她快愁出焦慮癥了。 “書上說,早一些的寶寶4個月開始長牙,晚的可能10個月,大多數嬰兒在6到7個月時開始長牙?晌壹彝薅7個月了,怎么還不長牙呢?”因為寶寶牙齒萌出比別的孩子晚了點兒,夏平就認為孩子發育遲緩。到了8個月的時候,又因為達不到“三翻六坐八爬”的標準而寢食難安。 夏平把親戚朋友、鄰居同事都問了個遍,盡管大家都勸她,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化差異,學會某個動作早點兒晚點兒都是很正常的事,但她還是放不下緊張的神經,擔心是孩子缺鈣所致。去市區醫院體檢的時候,醫生也說孩子一切正常,可她還是不放心,反而懷疑醫生醫術不精,非得抱著孩子又去省城醫院檢查。 最后的事實證明,寶寶在10個月的時候長了牙,13個月的時候學會了爬,雖然比“標準時間”晚了些,但身體發育并無異樣。 專家提醒,這種“著急上火式”的焦慮不僅會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家長的做事方式,而且還會讓孩子有一種無形的壓迫感,會給孩子以后的成長帶來許多負面影響。其實,孩子都有個體差異,性格不同,養育的方式自然也不同,一味攀比、“照書養娃”容易矯枉過正、適得其反。 過度贊美會讓孩子“輸不起” 生活中,一些父母比較極端,當在網上看到了應該增強孩子的信心時,就堅定地去做了。小可(化名)父母就是如此,從小可出生到現在,無論他做什么事情,父母都會毫不吝嗇贊美之情,對孩子夸之又夸。沒辜負他們的期望,小可像是一個小王子一樣自信閃耀,無論去哪里都受到大家的夸獎。 每天晚上,小可的父母都會陪他一起玩游戲,搭積木、拼圖……有時還會用競賽的方式,他們認為這樣會讓孩子更有積極性,同時也能培養他的競爭意識。 “一般情況下,我們都會故意示弱,讓孩子贏,借此讓他更自信,也更有膽量。每次贏了,他都特別有成就感!毙】砂职终f,可是有一次,孩子和自己下圍棋的時候,孩子贏了兩次,后來再玩的時候,自己沒讓著他,結果他輸了!拜斠淮吻榫w不對了,輸兩次就沒耐心了,輸到第三次的時候就開始發脾氣大哭起來!边@時,小可父母才意識到孩子早已習慣了勝利,對失敗竟然無法承受?墒乾F實生活中,一個人怎么可能一直立于不敗之地呢? 小可父母開始反思,是不是自己的愛有了偏差,帶給孩子的并不完全是積極樂觀的性格,以至于孩子年齡越大,抗壓能力越差? 咨詢師觀點 怎么拯救育兒焦慮?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,如何能夠教育出自律、聰明、努力的孩子,成了眾多家長的終極目標?墒,盡管無數家長表示自己已經使出了“十八般武藝”,孩子仍舊不是自己期盼的模樣,反而自己越是嘮叨,孩子距離家長的目標偏離得就越遠。對于育兒焦慮,崔囡囡分享了幾點建議: 1.尊重孩子,認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在上述文中我們看到一句有趣的話:“孩子距離家長的目標越來越遠”,這本身就存在矛盾。我們看到,很多家長以乖巧、聽話、世俗上的成功等為培養孩子的首要目標,以至于小到學習生活,大到成家立業,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與要求執行。崔囡囡稱,這種案例在心理咨詢中屢見不鮮,很多把孩子控制到骨子里的父母,甚至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,還在精神上要與孩子融為一體,結局可想而知,家長和孩子,總要有一方出現問題,甚至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。 “事實上,父母帶給了孩子生命,養育了他,并不代表可以支配他的人生!贝捺镟镎f,為人父母要時刻提醒自己把孩子當“人”看。所謂“人”,是獨立且有差異的,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與差異,因材施教、循循善誘,并在孩子形成獨立人格后及時學會“退出”他的人生。我們不難發現,很多優秀的孩子都是人格獨立且堅毅,有自己的思想和自我意識,才能做到在學習與生活中有自己的目標與節奏。 “家長對兒女而言,可以是避風的港灣,可以是堅強的后盾,但最后一定是望著孩子的背影慢慢揮手告別!贝捺镟飳τH子關系是這樣認識的。試想,如果每個孩子是完全按照自己父母的期待長大,而父母的期待本身就是有時代和個人局限,那不論是孩子還是這個社會都會停滯不前的。 2.及時關注,積極回應 在崔囡囡的心理咨詢中,經常有家長對孩子的心理疾病表示疑惑:“我給了他最好的生活,為他放棄自己的工作,吃穿用度要什么給什么,什么事都不用他管,為什么孩子還是抑郁、厭學、不聽話?”對此,崔囡囡表示,及時關注孩子的成長,包括生理與心理的方方面面。許多家長由于認知的偏差,覺得只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就夠了,實則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,父母更要注意到孩子心理的發展變化。 例如面對孩子情緒的波動,父母要看到孩子煩躁、難過、叛逆等情緒背后蘊藏的是擔憂、焦慮、不自信,甚至是恐懼等。我們可以把此時的孩子看作遇到危險“退化”成寶寶的狀態,表現出來的“哭鬧”其實是尋求幫助的信號,也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契機。如若父母一次次忽視孩子的情緒與心理發展,日后孩子將非常容易“收獲”敏感、沉默、憂郁、焦慮等特質。 此外父母對孩子的欣賞特別重要,遇事要積極回應孩子,給予孩子愛與鼓勵。崔囡囡表示,積極回應并不意味著無條件贊美,一方面是對孩子保持期待,保持前進的力量;另一方面,就是鼓勵孩子積極面對失敗,客觀對待不苛責,建構他對自己能力和潛力的認知。 3.父母情緒穩定,家庭關系良好 良好的家庭關系是孩子人生的基石,也是孩子良好品質的根源;父母穩定的情緒也塑造著孩子穩定的性格與內心的安全感。有此雙重保障的孩子,完全有底氣與能力在自己的人生中有條不紊、坦然應對各種挫折與創傷。 其實仔細想想,令很多家長焦慮的成績只是孩子人生中階段性結果之一,而孩子的三觀、認知模式、待人接物方式、個人成就發展與幸福感等才是深遠持久的,這些都取決于家庭環境與教育。崔囡囡表示,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孩子讀了多少書,有多少愛好,而是父母雙方共同創造有愛的氛圍,爸爸不缺席,媽媽不焦慮,讓孩子在愛與安全感里成長。 而作為父母,特別應該先做好自己,理順自己的人生,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家庭關系的不足之處,及時校正、補充,以自己穩定健康的心理狀態去引導教育孩子。 4.關注正反饋,進行正強化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學習者。我們可以看到,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模仿家長而習得的,因此,教育孩子更多應以行為操作來帶動。在此過程中,家長要重視正面強化,對于孩子會做出正反饋的,著重去引導,例如發掘孩子的興趣與潛力,如谷愛凌的媽媽一樣,另辟新徑,因材施教,成果往往事半功倍。相反,采取命令打壓、指責打罵,且嚴于律他、自己雙標的方法,時間久了孩子學到的更多是苛刻和打罵等行為,抑或變得沉默、懦弱,甚至成為“麻煩制造者”。 希望父母們從小事、從現在做起,和孩子一起營造一個健康、輕松、權力平等、有自我意識的家庭氛圍,不論對孩子的成長還是自己人生的進一步完善都極有價值。 |
GMT+8, 2024-8-8 15:49